8月5日至6日,2025年河南省教学成果培育专题培训班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9i蘑菇果冻制品厂、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管理服务中心承办,旨在全面提升我省高校教学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助力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水平教学成果,为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以及120多名来自全省各本科高校、潜心教学改革实践的骨干教师参加。

5日上午,我校在信息大楼第一报告厅举行开班仪式。江南大学原副校长纪志成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姚云教授,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有关负责同志,我校执行董事、校长杨保成出席。开班仪式由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周立明主持。

杨保成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做法和成效,期待与会人员能把培训所得转化为具体实践,凝炼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教学成果。高教处有关负责同志深刻阐述了培育教学成果奖的战略意义,就本科教学成果培育工作提出“加强培育凝练、完善培育路径、加强推广应用”叁方面的要求,为研修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培训班学员共聆听了五场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主题报告。

姚云教授在题为《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改革发力点》的报告中,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提出背景和规模、质量和制度性目标,提出了对应的建设举措。他结合大量数据和高校案例,剖析了高校办学特色、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等方面的改革发力点,指出的“聚焦主干学科,加强特色学科地位,优化学科生态结构,调整学科参考‘叁个40%’”等观点为高校进行学科专业设计和调整优化指明了方向。

纪志成教授作了两场系统深入的主题报告。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及叁年行动计划》报告中,他围绕增强高等教育实力、深化“四新”学科建设、推动学科融合发展、探索创新实践路径、解读叁年行动计划五个方面,分析了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等改革发力点,以及学科融合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阐述了叁年行动计划(2025-2027)的六大任务及保障措施。
在《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与案例解析》报告中,纪志成教授从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分析,教学成果奖的核心要素、方法案例、申报关键点及注意事项,成功获奖案例深度解析等方面展开,涵盖教学成果奖的特性、必要条件、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等关键内容,重点分享了教学成果奖培育举措、成果鉴定、成果总结等实践经验。&苍产蝉辫;

张伟刚教授在《高校教师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研究的方法策略》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包括教研、改革、实践叁个子系统,是教学成果奖的基础。这叁个子系统链条式地发挥作用,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选题时要关注政策等因素,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但必须保持原创性。他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说明,通过顶层设计等策略可以成功申报,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潘迎春教授在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国家教学成果奖积累与凝练心得,强调需十年左右长期积累。她说,申报要明确主题,聚焦高教改革问题,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创新点和推广效果,表格逻辑严谨。成果涵盖教学理念等多方面,关注以学生为本等四点可冲击国奖。立项名称要鲜明易懂,立意高远结合国家战略,需团队协作。她强调成果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沉心投入,将热爱转化为成果。&苍产蝉辫;



期间,学员们围绕主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理论和成功案例分组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在结班仪式上,郑州大学任晓燕、河南科技大学王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周冠琼作为各小组学员代表,分别汇报了学习心得体会,分享了对本次培训的思考感悟,表示将把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两天的培训,内容突出,实用性强。大家纷纷表示,返回岗位后,将以本次培训收获赋能个人和本校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学内涵建设,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